基本信息
作 者 茶小隐 主笔 马岭 摄
出 版 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9-1
ISBN9787549552986
平装: 332页
语种: 简体中文
ISBN: 9787549552986
字 数:350000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包 装:平装
内容介绍
2014年6月,《生活月刊》“茶之路”系列别册荣获SOPA(亚洲出版业协会)颁发的卓越生活时尚报道奖,被评“笔触传神富感染力;全篇充满浓烈文化气息,兼具专业知识性。整体筹划及制作宏大而细腻”。《茶之路》为此系列别册的结集,并在原册基础上作了重要补充和修订,鲜明区别于普通的茶类图书,既有美学价值,又有档案价值,是一本实地探访茶山茶人,追寻和探求茶的源头与真味,反思人与自然、生命与生态关系的踏实诚朴之作。
2013年春茶开采,“茶之路”第一站抵达四川,随后历时一年的时间,采访小组到达浙江、江苏、广东、云南、安徽、福建、台湾……共计踏访四十多座茶山,涉及绿茶、黄茶、白茶、红茶、花茶、乌龙茶、普洱茶、黑茶等主要茶类品种,对于每种茶生长在怎样的水土,经历了怎样的各自区别的种植过程和制作工艺,以及茶人展现的制作工艺,均有详述。
《茶之路》为四色图文书,所配图片均为知名摄影师实地拍摄,既有茶山茶树样态,又有制茶工艺呈现,图片精美、大气、有意境,富含人文张力和表现力。
内容推荐
第一,《生活》杂志原《茶之路》别册的结集,荣获亚洲出版业协会(SOPA)颁发的卓越生活时尚报道奖:“笔触传神富感染力,全篇充满浓烈文化气息,兼具专业知识性,整体筹划及制作宏大而细腻。”
第二,既有美学价值,又有档案价值,是一本实地探访茶山茶人,追寻和探求茶的源头与真味,反思人与自然、生命与生态关系的踏实诚朴之作,鲜明区别于普通的茶类图书。
第三,四色图文书,所配图片均为知名摄影师实地拍摄,既有茶山茶树样态,又有制茶工艺呈现。图片精美、大气、有意境,富含人文张力和表现力。
第四,反思之路:在依托自然与人工成就茶的文明里,追寻茶人是如何从自身出发观照土地、生态和生命的,藉此潜心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茶归山林,人归自然。
第五,造访四川、浙江、江苏、广东、云南、安徽、福建、台湾等重要茶区,涉及绿茶、黄茶、白茶、红茶、花茶、乌龙茶、普洱茶、黑茶等主要茶类品种,对于山间茶树的生长样态、种植过程以及茶人展现的制作工艺,均有详述。
作者简介
《生活月刊》,一本讲述“生命”与“生活”的人文杂志,创刊于2005年12月,以“生活的禅意,生命的教育”为创作理念,寻找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与文化的真正内在价值。从传统中国获取灵感,以“天地人真善美诗礼乐”为内容框架,注重印刷工艺美学与考究的装帧,《生活》亦是一本美艺之书。历年出版的优秀专题包括:“重走梁思成之路”“敦煌:众人受到召唤”“茶之路”“家书”“民艺中国”等等,屡获亚洲出版业协会颁发的“最佳特写报道”“最佳摄影报道”“最佳杂志设计”等荣誉。
序言
茶的起源在中国,数千年来,无论时代如何更迭、社会怎样变迁,它始终伴随并滋养着人们。茶是至清至洁之物,不论你认识程度如何,欣赏能力为何,它都如实地呈现出它的内容物质和内涵元素。它雅俗共赏,可饮可食、可浓可淡,它可入药却更是绝佳的保健饮料。正因为没有分别心,所以它雅俗共赏;更因为没有强制性,所以它信手拈来,可宾可主、可有可无,成就一个绝佳的文化载体。它保有自我,却给予使用者极大的空间,相同的茶因产地、季节、气候、采摘部位、制茶师父等因素,而显现出风格迥异、表情不一的样貌。即便制作完成,也会因泡茶人的不同,泡法上的不同,每道茶汤的不同,和一块喝茶人的不同,产生丰富多彩的变化。而这饱含生命张力的“变”,因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的结合或熏染,呈现极佳状态,这时就因妙趣横生而达到妙不可言的境界。
习茶逾三十载,我尝试从茶的身、心(性)、灵这样的角度,来总结茶的本质,得到如下的结果:
茶身清——显天地山川之气
茶性俭——宜精行俭德之人
茶灵虚——竟诸般艺事之功
许多朋友问我,为什么旧中国的文人雅士,对酒的题咏歌颂,远多过茶?
我说传统中国都属封建社会,社会地位和资源集中于君王权贵,文人雅士的丰富情感,在封闭的环境和阶级的压抑下,只好借由酒来抒发。 许多朋友问我,当今科技如此发达,茶这般传统老调的元素,还能提供什么价值?具有什么存在意义?
我说传统封建社会,文人雅士借酒抒怀;现今却是天涯若比邻,信息爆炸的网络世代,我们需要通过茶的真实感知,澄清自己,内敛自己,过滤并有效地运用信息,充实我们对应这个瞬息万变世代的能量。
许多朋友问我,现在的年轻人多不喝茶,会不会形成文化断层?
我说年轻人不喝茶,是因为我们没有提供合宜的识茶管道、喝茶方法和用茶的帮助等整体氛围。让他们不知其好,或是知其好也不得其门而入。就中国的历史来看,茶是老祖宗留下的琼浆玉液,永无灭绝的一天。年轻人终究会靠他们的因缘际会或待年龄稍长,接续这条绵长的生活文化之路。
许多朋友问我,如今好茶和好的茶具越来越昂贵,对于一般收入的人,要喝上一口好茶,是否已然遥不可及?
我说先要重新思考和定义什么是“好”!名茶、名器固然是好,但更不可忽略的,茶首重安全自然,就我实际走访国内茶区的经验,一些属于地方性、知名度与经济效益不高的茶,价格相对便宜许多,虽然因不够精制而有损于形色香味,然而你可以感受到土壤、阳光和水所赋予它的自然风味。而器物的生命是由使用者造就的,为自己选择一件合适好用的茶器,经常和正确地使用它,假以时日,自然产生让你无法替代的风采。所以完全不用担心价格的问题,在茶的领域里,我们在意的是价值,而价格只是市场上因交易目的所产生的数字。
许多朋友问我,当下有些茶的活动,过于形式化、仪式化,可能导致茶逐渐背离生活吗?
我说茶因包容性而呈现多样化,形式和仪式原本就是茶诸多面相之一二,只要合适,自然有它存在的意义,无所谓对错。好比现今有些人谈“茶禅一味”,它绝不是穿着袈裟泡茶,念一句经喝一口茶。唯有进入生活,它的影响才会深刻和普及。
许多朋友问我,中国过去有茶道吗?中国的茶道是什么?中国的茶道要如何形成?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向来讲究文以载道,“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而茶极大比例在生活中滋养人们,早已形成一种生活之道。如今社会多元,天涯比邻,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对于国际影响愈趋重要。中国人站起来了,申办奥运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中国人向世界证明他们站起来了,因为他们靠的不是外汇存底,更不是船坚炮利。
一百余年前西方给中国带来了鸦片,也带来了百年浩劫,今日,中国却回敬西方乃至于分享全世界以茶,通过传统中国文化的思想养分,提供一个不仅适用于当代,乃至于未来,可以深刻思考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维持和谐友善关系的有效途径。进而达到养身、养心、养天地的茶道境界。
一口茶,喝的可是一方水土一方人
从前述我们知道了茶的本质,和它带给人的美好。但茶的所有优点,都必须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才能一一实现。换言之,一个不安全的茶,将使茶的所有美好荡然无存。所谓安全的茶,我们可以分别从生产者和使用者两个角度来谈。在为本书写序之际,我与美即企业的爱茶朋友们,正在进行“茶之路”中潮州凤凰单枞的寻访活动。四月十二日我们一行人在乌岽山区,造访那棵已有六百多年历史的老宋茶,主人告知下午就要采摘,这是多么神奇的巧遇啊!
却不知怎么,敬茶爱茶如我,竟激不起一丝恭逢其盛的兴奋之情和参与意愿。因为映入眼帘的是它那单薄瘦弱的树形,以其风烛残年之躯,兀自勉力地提供予人它的剩余价值……我不忍卒睹!我不忍看到的,是整个山区被过度开发,盖新楼的、辟茶园的,让整个山区绿色植被遭受严重的破坏。这不禁让我想起台湾阿里山高山乌龙茶区,它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种茶,由于日照短、日夜温差大等有利于茶叶香甘物质的自然条件,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渐渐地,整个茶区在没有妥善规划下,因过度开发而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
虽然我曾多次向农政单位反映,但总得到他们只有辅导权而没有管理权的回复。直接跟当地茶农道德劝说,他们也是淡淡地响应:“没事的,大家不都是这么做的!”终于不幸地在2009年的8月,大自然开始反扑了,“莫拉克”台风不但造成当地严重的经济损失,更威胁到人的生命安全。至此年轻辈的茶农,开始重新思考他们与自然生态和土地的关系,要如何友善而有效地运用老天赋予人类的资源,通过他们的栽种、制作,提供使用者一道安全无害,足堪品味的茶。
并且为自己的生命财产受到保障,且能够永续经营。以现今的市场状态和消费品位来说, 把茶卖好是容易的,但要好得长久,其根本之道就在于整体生态的维护,产出优质的茶叶原料,通过按部就班、正确到位的制茶工序,提供使用者无忧无惧且足堪品味的茶品,期能成就养身、养心、养天地的至高理想。
茶奥网精选文章《茶书推荐《茶之路》》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茶奥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ha-ao.com/30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