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气之争,到底说法如何?茶奥网邀你来表态

网友观点:“没有茶气,茶将不茶”,也有网友观点:“谈茶气就是在装逼”。有挺茶气派自然就会有反方观点。茶气,从来都是令双方争论不休的话题,今天为大家列举了目前最有力度、论证最鲜明的观点,大家一起来辩!

茶气之争,到底说法如何?茶奥网邀你来表态

反方观点

不存在茶气,

谈茶气就是在装逼!

 

观点1:谈茶气是故意提升逼格?

 

茶,流传千年。古往今来,品过好茶、极品茶必然有许多,但是“茶气”一词却为何未有流传,只在近年才被人提起?莫非古人对茶的理解要比今人低几个档次?近年的茶叶品质比起往时有了质的提升?我看未必。

 

而提起“茶气”,往往会让人产生一种高深莫测之感,旁人则会用“羡慕”甚而有些“崇拜”的眼光去看待对“茶气”款款而谈的老茶客和资深专家——品得出“茶气”啊,同时则会对那一杯茶另眼相待——泡得出茶气,好茶!

 

此时此刻,是不是把茶神秘化了呢?而用近来的话讲,提到“茶气”是不是提升了逼格,比别人更懂“茶”了?

 

对于这个只能意会,没有标准的“茶气”,有必要推敲一番。而茶气从何时起、从何处来、有何影响,同时期的茶界发生了什么助推了茶气,也值得一究!感谢茶奥网做的调查,让广大茶友更懂茶。

茶气之争,到底说法如何?茶奥网邀你来表态

观点2:喝开水还有开水气呢!

 

茶气不过是故作高深之说,身体反应只不过是茶多酚在起作用,喝咖啡还兴奋呢,有咖啡气吗?喝鸡汤我还暖和呢?有鸡汤气吗?我TM喝热的白开水都会全身冒汗,你难道说这是开水气?谈茶气的人,你这是在装逼你知道吗?

 

观点3:茶气就是皇帝的新衣

 

茶气不过是一种心理暗示后的假象,皇帝的新衣谁见过?

正方观点

有茶气!需要好茶、

需要训练、需要理解

 

观点1:谈茶气要注意“三多三少”

 

认识茶气之所以有困难,个人认为以下“三多,三少”有很大影响。能让人感觉到茶气的好茶少,好好喝茶且喝了很多好茶的人少,喝懂了茶气又能讲得深入浅出的人少之又少。爱用“科学”解释一切的人多,不专心喝茶的人多,借着茶气这张虎皮牟利的人多。

 

以普洱为例,能让人感觉到茶气的普洱茶本身量就少,价格必然不菲,喝它的人自然更少。大家普遍拿低面积教材翻,当然找不到高级的方程式。

 

且茶气的“课程”学期长,学费高,内容难,导师少,入门晋级自然困难,很多人学有所成时才发现自己已成为了讲师(茶商)或学霸(资深茶人),跟群众(一般茶友)有了距离感,沟通困难,自然难以把茶气的经验传递开来。茶气的普及,还需有更多的茶友升级才成。

 

茶气的感受需要品饮经验和好茶做后盾,很多人一开始分不出来茶的香气类型,醇厚与否和回甘,得喝一段才能分出来。同时你要喝红茶的话,想喝出猛烈的回甘生津,也挺费劲。所以首先要有好茶,然后保持探索的精神不断体验。

茶气之争,到底说法如何?茶奥网邀你来表态

观点2:茶气需要训练

 

要感受到茶气需要训练,尤其在最开始,需要找一位良师带你入门。

 

观点3:人不同,感受不同

 

不同的人,喝不同的茶,对茶气的感受不尽相同,也因此让茶气给人以“故弄玄虚”之感。

 

茶气之争,到底说法如何?请邀请圈子内的茶友一起来表态

茶奥网(CHA-AO.COM)精选文章《茶气之争,到底说法如何?茶奥网邀你来表态》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茶奥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ha-ao.com/21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5年8月1日 下午1:51
下一篇 2025年8月1日 下午1:5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