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没有人会质疑新式茶饮是个好市场。
近几年,我们看到品牌跨界新茶饮的举措层出不穷,看起来挺像是赛道繁荣的象征,一面是遍地开花的新茶饮,另一面各大茶企品牌为了做好一泡原叶茶,也抠破了脑袋。

01
纷纷入局,
这杯“羹”真就那么好喝?
这不,最近肯德基也“做腻了”炸鸡,又另立门户泡起了“茶”——满屏粉嫩的[爷爷自在茶]一下就戳中了年轻人的“心巴”,以江南风的标签闯入新茶饮圈子,试图赶来茶饮圈子里捞些漏网之鱼。

爷爷自在茶真的自在吗?大概是喝了才知道。
这几年,以“喜茶”“奈雪”“茶颜悦色”等为代表的新茶饮品牌俘获了一大波粉丝,最明显的:街头巷尾,全是排队的。
其中大部分还打着以“茶”为底的旗号和噱头,宣扬健康饮品的概念。加了料的茶,真的还是茶吗?轮番轰炸的流量红利下,传统茶企早就坐不住了!

不论是传统“大哥级”还是刚冒头的“新星”,都使出浑身解数向年轻消费群体靠拢,“颜值出众、方便快捷、好喝健康”,成为众多茶企研发新品的三大新标准。
那么,除甜味和配料之外,如何让这些年轻人爱上喝纯茶?
又变成了下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02
奇数偶不变,
怎么看怎么都是茶!
拿个盖碗、正襟危坐、缓缓泡上一杯茶,在很多年轻人眼中:这是很“老气”的行为。甚至绝大部分年轻人依然认为纯茶:不是苦,就是涩,更谈不上什么香甜水柔了。
一边是传统茶企的知名背书,一边是新茶饮的网红效应,处于中间地带的新锐茶企,也在找一条区别于传统茶的新路。

比如以“健康养生,好喝不胖”来切入市场的茶小空,以“轻松喝专业好茶,东方袋泡茶”为主打的ONCHA;打着“让世界尝到中国茶味”的一念草木中更是一度在业内声名鹊起。
高质量袋泡茶为何会俘获大众芳心?
他们喝的不是茶,而是一种伴随饮茶带来的生活态度和体验。
——业内一位产品经理如此说道

随着消费升级和新茶饮带来的体验冲击,年轻人对口感和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于是新锐茶企大胆创新:
产品上,用花草、水果配茶等拼配茶中和传统茶叶的苦和涩;
工艺上,依然采用传统高质量的原叶茶,摒除碎茶、茶粉等做法;
营销上,采用社交平台种草、爆品引流、活动促销等打法;
让年轻消费者爱上喝茶实属不容易,一方面还要保证品质和口感;另一方面还得从里到外把[颜值]做上去,才能拥有被看见的机会。
——某年轻茶企运营负责人说道
03
只闻“新茶”好,不闻“旧茶”俏
普洱、西湖龙井、大红袍这些看起来熟知的茶叶品类,一时间却叫不出几个名儿。传统茶企一边默默控诉“喜茶不是真的茶”,一边在品类革新的浪潮里如坐针毡。
都说茶行业做不出爆款,屡屡折戟沉沙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编辑应邀参加了某茶企研发部的一场内部“头脑风暴会议”(不愿透露姓名的打工人们)。

产品经理:新品研发第一要素是要考虑市场效果和实现性,最近看到的竞品xxx,他们就从风味上找到了差异点。
店铺运营:品牌效应咱没有,那就扎扎实实做好茶,不要搞那些虚头巴脑的。
视觉设计师:我觉得还是考虑颜值吧!不然谁买单呢?
文案策划:现在文案也挺重要的,有颜、有趣、有料一个都不能少。
供应链:也得在咱们可控的范围里去实现,不然周期会很长。
渠道推广:酒香也怕巷子深,撑不起来的品,很难推出去。
“重心全在颜值也不行啊,茶不好喝也白搭”、“好茶好原叶才是最重要的!”“谁在乎好不好喝啊,消费者只在乎方便快捷”“不好喝哪来的回头客,品质还是很重要”“那就把文案写好,一定要有情绪价值”……
1小时的讨论过后,内部没有达成共识,但产品还得继续做。
至于怎么做,怎么做好,只能交给市场来检验。
我们可以看到:原叶袋泡茶高光的背后,是小茶企的落寞。

茶行业差异化产品研发壁垒很高,既要保持与时俱进,又要不受传统茶的局限,还要抵抗新茶饮在市场上跑马圈地,这对任何一家茶企来说都不简单。
的确,中国茶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从包装形式、使用场景、情感链接上缺乏一定创新。但中国茶品类丰富、产量庞大、茶叶风味独特,是不争的事实。
让年轻人爱上茶,是各大茶企正在做的事情。群雄逐鹿,谁将扛起中国茶的新一轮大旗?这或许也是所有品牌面临的一道终极课题。
茶奥网(CHA-AO.COM)精选文章《70岁高龄的肯德基也来卖茶!茶行业也玩起了”劣币驱逐良币”?》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茶奥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ha-ao.com/2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