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县委、县政府按照“加强源头管理,突出中间自律,提高终端可追溯性”的基本工作思路,加强了“四大体系”建设,加快了茶花园到茶杯的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显著提高了茶叶的质量安全水平。
1。加强组织保障体系建设
坚持“政府主导、f1联动、英山鲜卑、行业自律”的质量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有效整合资源,全面推进叶检质量安全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
A县茶业管理委员会成立,县委分管副书记为主任,分管副县长为副主任,负责全县茶业的领导、管理、组织和协调。在乡一级,设立相应的以乡(镇)长为主任、副乡(镇)长为副主任的乡茶产业管理委员会,负责整个乡(镇)茶产业的领导、管理、组织和协调。
2。加强部门联动
现已专门成立一个县、乡(镇)茶叶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茶叶质量安全工作目标责任制。每年召开一次全县茶业工作会议,部署、评估和实施茶叶质量安全工作,形成多部门、多单位联动、与农业、工商、质监、国家监察局、公安、交警、行政执法、乡镇等部门一体化运作的管理模式。
3。完善工作机构
设立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负责辖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职能。每个站配备l~3名专职人员,主要负责站内工作。村级农业技术人员和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协调员还负责茶叶产业的推广和质量安全监管,从而推动县级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向“四有”管理转变,配备专门机构、专职人员、专项资金和专项考核制度。
4。制定并颁布了《强化监督责任
《安溪县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奖惩办法》》,明确了乡镇、部门、村居民、茶叶企业、茶农和农业管理人员的茶叶质量监督职责,形成了全国茶叶质量联合监督的初步格局。
5。加强资金保障近年来,县财政投入1000多万元专项资金,重点用于茶叶投入监管、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标准化生产和茶叶产业质量提高。
2。加强专业农资管控体系建设
树立“聚焦源头、聚焦源头”的理念,努力构建以农资集中管理为核心的无缝衔接监管体系,确保全县茶园农资使用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1。严格控制集中管理。
整合全县6家经营公司和504家营业网点,形成安溪县新型合作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统一经营全县农产品,供销部门统一管理,将“多隆水利”改为集中管理。
2。严格准入控制
根据县政府发布的《安溪县农业生产资料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和《安溪县农资产品准入报备制度实施细则》要求,县农业部门应对管理公司上报的农产品进行质量抽样复检,并组织专家组对其是否满足药品需求提出准入审批意见。
3。严格控制招标过程
按照特定质量、特定资质、特定服务、特定价格的“四比”要求
坚持“严打、严控、严防、严控”的原则,努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执法监督体系。调整和充实执法队伍,实行随机抽样和逆向检验制度,随机抽取全县茶农的毛茶半成品(每季度抽样214份,全年抽样856份),茶叶企业终端产品(全年抽样1200份),国外茶叶(全年抽样400份)。对抽检不合格的样品,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追溯和严肃处理。实行重奖举报制度。县政府按案件罚款的50%奖励举报人,对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举报人奖励50-10万元。严格调查质量和安全案例。严厉打击各类非法农药经营和无证经营,包括收购和销售非招标农资,禁止和限制使用农资。
3。加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处理好茶叶质量工作的“疏通”关系,注重技术推广和服务保障工作,促进茶叶科研与技术推广的紧密结合。
1。加强人员素质提高
以宣传培训为载体,引导茶农提高素质意识,把政府的意图转化为自觉行动。每年继续开展“万人茶业培训工程”、“茶商培训”、“放心农业生产资料下乡进村”、“农业科技引进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阳光工程培训”等400多场、2万多次活动。地方茶教材已进入中小学课堂,福建电视台公共频道和综合频道多次播放乌龙茶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专题片。
2。加强病虫害预报
在全县设立10个茶叶病虫害预报站,加快农业信息化“五家寨”标准工程建设,通过视频平台、全县“12316”农业热线、农业信息网络和农业监管物流跟踪平台销售凭证及时发布病虫害防治信息。
3。推广绿色植物保护技术
坚持“预为主,综合防治”的植物保护方针。推广太阳能杀虫灯、频率振动型杀虫灯、信息素色棒虫、捕食螨、植物源和矿物源农药,引导茶农综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技术防治茶树病虫害。
4。以政府支持、群众自愿、市场运作为原则,建立专业化的茶树病虫害防治队伍,以企业基地和茶叶合作社成员为服务对象,统一防治,指定专人负责茶树病虫害调查,统一物资采购、统一收集、统一培训、统一指导、统一防治,实施茶树病虫害专业化统一防治。
5。加强质量抽检
积极争取资金,连续投资5000多万元在安溪建设两个国家茶叶检验实验室;——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国家茶叶检验重点实验室,为安溪县茶叶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安溪县每年进行2000多份茶叶出口样品和农药残留调查监测。同时,安溪县坚持龙头企业自律、政府部门监管的工作思路,分别在县、乡、企业三级建立并形成了分级快速茶叶检测网络。
6。在茶叶基地推广“GAP”管理模式
在出口备案茶叶基地,率先实施联合管理模式,实施“六统一”管理。也就是说,通过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茶农之间建立一个“小组”(由约10名茶农愿组合而成的联合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与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在茶园实行统一农业管理、统一农业原料供应、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技术培训、统一质量监控和统一品牌销售,可以更好地解决茶叶原有质量责任承担者缺乏的问题。目前,全县已建立茶叶合作社530个,覆盖24个乡镇、2.6万茶农和8万亩茶园,总产量超过8800吨,总产值超过12亿元。
2。在流通领域开展实名交易
利用物联网技术在中国茶叶之都(Anxi)的全国茶叶批发市场实施市场准入和实名交易系统,确保进入市场的每个茶农用一张卡交易就能追溯茶叶的来源。
3。实施产业链追溯
积极实施“四大体系”,即种植阶段建立农业管理记录体系、加工阶段建立采购加工台帐体系、销售阶段建立标准化标识体系、监管阶段建立信息管理体系。安溪县有463家企业推广条码应用。巴马乌龙茶产业质量追溯项目通过农业部验收。安溪铁观音集团编制了企业追溯管理手册,并与中国检验集团和厦门大学合作开发建设了电子身份追溯管理系统。聚源茶叶专业合作社对茶叶包装实行条码管理,生产身份证茶叶。
茶奥网精选文章《四大举措确保安溪茶叶质量安全》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茶奥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ha-ao.com/23695.html